商品参数
书 名:落尽梨花月又西
作 者:纳兰性德
I S B N :9787550264793
出 版 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5年11月1日第1次
字 数:280000字
页 数:320页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 克
原 价:38元
编辑推荐
* 纳兰词鉴赏经典选集,“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经典词作,配以精致细腻的解析,唯美唯真,值得细细品读和收藏。
* ***具才气的文学才子与世间*美的诗词相遇,“纳兰”一词从他开始 ,便是一个传奇的代名词。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他几乎拥有了世间的一切,但独独没有快乐。
*“容若天资超逸,悠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凄清,使读者哀乐不知所 主,如听中宵梵呗,先凄惋而后喜悦。容若词一种凄忱处,令人不能卒读, 人言愁,我始欲愁。”(顾贞观)
*赠送精美书签,又增加了格外精美的四色插图和美诗欣赏,全文双色印刷,是不可多得的有品质的诗词鉴赏精品集。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关于纳兰诗词分析鉴赏的作品。纳兰性德的一切都让后人为之着迷,但可惜史料记载有限,为了探寻纳兰生命中的痕迹,人们只能从他的词中入手。于是,当后人翻开那一首首动人心魄的词章,阅读那一段段感人肺腑的词句,心即刻便被融化进了纳兰的世界中。
纳兰词向来以直白简约,直抒胸臆著称,他用“点滴芭蕉心欲碎”来写内心的难过,他用“绿阴帘外梧桐影”来写平日的惆怅,他用“桃花羞做无情死”来写相思的苦闷,在纳兰的词中,感情是最简单,最直白的语言。
目录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001
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004
茶瓶儿(杨花糁径樱桃落)/007
忆王孙(暗怜双绁郁金香)/010
忆王孙(刺桐花下是儿家)/013
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016
调笑令(明月)/018
河传(春浅)/021
蝶恋花 散花楼送客(城上清笳城下杵)/024
虞美人(绿阴帘外梧桐影)/027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030
虞美人(峰高独石当头起)/033
采桑子(彤云久绝飞琼字)/036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039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041
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043
采桑子(严霜拥絮频惊起)/045
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048
采桑子 咏春雨(嫩烟分染鹅儿柳)/050
采桑子(非关癖爱轻模样)/052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055
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058
采桑子(凉生露气湘弦润)/061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063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066
谒金门(风丝袅)/068
菩萨蛮 寄顾梁汾苕中(知君此际情萧索)/070
忆江南(昏鸦尽)/073
忆江南(江南好,建业旧长安)/076
忆江南(江南好,城阕尚嵯峨)/078
忆江南(江南好,怀古意谁传)/081
忆江南(江南好,虎阜晚秋天)/084
忆江南(江南好,真个到梁溪)/087
忆江南(江南好,水是二泉清)/089
忆江南(江南好,佳丽数维扬)/091
忆江南(江南好,铁瓮古南徐)/093
忆江南(江南好,一片妙高云)/095
忆江南(江南好,何处异京华)/098
忆江南(新来好,唱得虎头词)/100
赤枣子(惊晓漏)/103
玉连环影(何处)/106
遐方怨(欹角枕)/108
浪淘沙 望海(蜃阕半模糊)/111
浪淘沙(双燕又飞还)/114
诉衷情(冷落绣衾谁与伴)/117
浣溪沙 寄严荪友(藕荡桥边埋钓筒)/119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122
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124
浣溪沙(十里湖光载酒游)/126
浣溪沙(脂粉塘空遍绿苔)/128
浣溪沙 大觉寺(燕垒空梁画壁寒)/130
浣溪沙(抛却无端恨转长)/132
浣溪沙 小兀喇(桦屋鱼衣柳作城)/134
浣溪沙 姜女祠(海色残阳影断霓)/136
天仙子(梦里蘼芜青一剪)/138
天仙子(好在软绡红泪积)/140
天仙子(水浴凉蟾风入袂)/143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146
好事近(马首望青山)/149
好事近(何路向家园)/151
江城子(湿云全压数峰低)/153
长相思(山一程)/155
相见欢(微云一抹遥峰)/158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160
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163
昭君怨(暮雨丝丝吹湿)/165
清平乐(烟轻雨小)/167
清平乐(青陵蝶梦)/169
清平乐(将愁不去)/172
清平乐(凄凄切切)/175
清平乐 忆梁汾(才听夜雨)/178
清平乐(塞鸿去矣)/180
清平乐(风鬟雨鬓)/182
清平乐 秋思(孤花片叶)/184
清平乐 弹琴峡题壁(泠泠彻夜)/186
清平乐 上元月蚀(瑶华映阕)/188
东风齐着力(电急流光)/190
满江红 茅屋新成却赋(问我何心)/192
满江红(代北燕南)/195
满江红(为问封姨)/198
满庭芳(堠雪翻鸦)/201
满庭芳 题元人芦洲聚雁图(似有猿啼)/204
水调歌头 题西山秋爽图(空山梵呗静)/208
水调歌头 题岳阳楼图(落日与湖水)/211
凤凰台上忆吹箫(荔粉初装)/214
凤凰台上忆吹箫 守岁(锦瑟何年)/217
金菊对芙蓉 上元(金鸭消香)/220
琵琶仙 中秋(碧海年年)/223
御带花 重九夜(晚秋却胜春天好)/225
酒泉子(谢却荼蘼)/228
生查子(东风不解愁)/230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233
生查子(散帙坐凝尘)/235
生查子(短焰剔残花)/238
生查子(惆怅彩云飞)/240
忆秦娥 龙潭口(山重叠)/243
忆秦娥(春深浅)/245
忆秦娥(长漂泊)/247
阮郎归(斜风细雨正霏霏)/250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252
点绛唇 咏风兰(别样幽芬)/255
点绛唇 对月(一种蛾眉)/258
点绛唇 黄花城早望(五夜光寒)/261
点绛唇(小院新凉)/263
浣溪沙(泪渑红笺第几行)/265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267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271
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273
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276
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279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281
浣溪沙(酒醒香销愁不胜)/283
浣溪沙(欲问江梅瘦几分)/285
眼儿媚(独倚春寒掩夕霏)/288
眼儿媚(重见星娥碧海槎)/290
眼儿媚 咏梅(莫把琼花比淡妆)/292
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295
摊破浣溪沙(林下荒苔道韫家)/297
摊破浣溪沙(风絮飘残已化萍)/299
摊破浣溪沙(欲语心情梦已阑)/301
摊破浣溪沙(小立红桥柳半垂)/303
摊破浣溪沙(一霎灯前醉不醒)/306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大学士纳兰明珠的长子。自幼修文习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书画骑射无所不精。虽生于名门望族,性情却淡泊挚诚、率性求真,其笔下词作多以思乡、思亲、思友为线,清丽伤感、风雅隽永,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亦歌:90后小女女一枚,性懒,最爱纳兰, 崇拜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无事时也会写点小文章消遣,文字皆为我心。
媒体评论
王国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陈梦渠:纳兰词最重名句效应,若之于全词,未必人人都知之。如:“临来无限伤心事。”又:“当时只道是寻常。”又:“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谁道飘零不可怜。”又:“人生若只如初见。”于白话文情感中皆可朗朗上口。然全词如何,读者未必知。
顾贞观:容若天资超逸,悠然尘外,所为乐府小令,婉丽凄清,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如听中宵梵呗,先凄惋而后喜悦。容若词一种凄忱处,令人不能卒读,人言愁,我始欲愁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临江仙 (点滴芭蕉心欲碎)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①,犹记手生疏②。
倦眼乍低缃帙乱③,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注释
①鸳鸯小字:指相思爱恋的文辞。《全元散曲·水仙子·冬》:“意悬悬诉不尽相思,谩写下鸳鸯字,空吟就花月词,凭何人付与娇姿。”
②生疏:不熟练。
③缃帙:浅黄色书套。亦泛指书籍、书卷。
赏析
那是另一个时空中雨打芭蕉的夜晚。
心欲碎,不知是芭蕉心碎,还是纳兰心碎。“早也潇潇,晚也潇潇”,古往今来的诗词中,芭蕉似总喜欢同雨“相伴”。雨滴芭蕉,入梦,美酒半酣,有唐代汪遵心恋江湖;入画,有王摩诘《雪打芭蕉》令人忘却寒暑,亦有白石老人大叶泼墨深感酣畅淋漓;入乐,《雨打芭蕉》淅淅沥沥,似雨滴蕉叶比兴唱和,急雨嘈嘈,私语切切,诉尽人间相思意。
至于这芭蕉心,正如易安所言“舒卷有余情”。禅语云“修行如剥芭蕉”,如果我们的心已被世间种种欲念所裹,那么修行便是将层层伪装脱去,“觅心”是找回纯真的自我,“明心”则是彻悟尘世的一切杂念,方可见性。
纳兰心中,芭蕉心在其不展。也因其不展,枝枝叶叶才藏得住纳兰梦萦半生的回忆,层层叠叠才容得下纳兰多愁又敏感的心。其实何止善感的纳兰,“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纵是梅妻鹤子的林逋也难掩芭蕉雨下那些撩人的情思。
“忆当初”,短短三字便如一把利剑斩断今生。今生已作永隔,窗外雨声风声入耳,曾有多少夜晚流逝于情意缱绻的呢喃?未来又将有多少不眠的孤夜,唯有旧忆聊以回味?所幸,过去的日子并未消逝于流年,从那发黄的词笺之上仍可略窥一二。
“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怕是纳兰也在怀念把笔浅笑的她吧。此语原出自明末王次回的《湘灵》:
戏仿曹娥把笔初,描花手法未生疏。
沉吟欲作鸳鸯字,羞被郎窥不肯书。
纳兰与这位明末的才子颇有渊源。王次回出身金坛望族,仕宦之家,连他的女儿王朗也是著名的词人。与他的祖上相比,王次回仕途坎坷,终生不得志,仅在晚年做了松江府华亭县训导,不过是个无名无实的小官。然而他的作品上承李义山,下启清初词坛,对近代的鸳鸯蝴蝶派也颇有影响。纳兰诗词中常见王次回《凝雨集》的影踪,可又有多少人知道,王次回也如纳兰一般,爱妻早丧,不过凉薄人世一孤伶人。若可同世而立,纳兰与次回或许也能成为惺惺知己吧。
当年的娇俏语长萦耳畔,欲语还休的羞涩模样犹在心头,鸳鸯小字里,似可见这位解语花的身姿若隐若现。然而,以为是一生一世一双人,所托竟只余几页满蘸相思意的旧时书。南宋蔡伸曾慨叹,“看尽旧时书,洒尽今生泪”。蔡伸是书法家蔡襄之孙,官至左中大夫。名门之后,位高权重又如何?“三更夜,霜满窗,月照鸳鸯被,孤人和衣睡。”
旧时书一页页翻过,过去的岁月一寸寸在心头回放。缃帙乱,似纳兰的心散落冷雨中,再看时已泪眼婆娑。“胭脂泪,留人醉”,就让眼前这一半清醒一半迷蒙交错,梦中或有那人相偎。
又是一窗冷雨,纳兰看到了半世浮萍随水而逝,如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她,“一宵冷雨葬名花”。还是身边这盏灯,只是高烛红妆不再,唯有寒月残照,灯影三人。太白对孤灯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故人入梦,又渐行渐远,“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汉武帝为李夫人招魂,灯影明灭处,空留千古一帝不得见的叹息。
罢了,一梦似千年,从来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刘禹锡一句“东边日出西边雨”,留多少痴念在人间。已道无情,而情至深处却难自已。这般深情厚意,在纳兰心中恐怕已不是简单的有情二字,而是人生难得知心一人。如果说情是前世五百次的回眸,爱是百年修得之缘,那么知心便是三生石畔日日心血的倾注。
有情无?
纳兰笃定不念今生,料想今生情已尽。一心待来生,愿来生再续未了缘,可有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