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典范之作,为春秋时期著名哲学家老子所著,仅五千余言,但文约意丰、博大精深,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哲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不仅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形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老子著的《道德经的智慧》综合古代著名学者苏辙、王弼对《道德经》的注解,同时辅以现代案例,堪称解读《道德经》的经典之作。
精彩内容
第一章众妙之门
【译文】
道是可以讲述的,能够表述的,但是讲解出来的都不是那个*根本的、内涵最广的、*永恒的大道,而是现象的、一时的、片面的一般见识;(大道的)名称是我们能够给予称谓的,但是能够命名的都不是那个最根本的、内涵最广的、最永恒的大道的名称,而是现象的、一时的、表片面的一般概念。
无名、无概念、无称谓、无特征、不可辨,是形成天地的本始状态;有名、有概念、有称谓、有特征、可区分,是万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源。
所以常常从无概念、无称谓、无特征、不可辨的、无目的、无局限的宏观角度,来观察世界和万物的奥妙;常常从有概念、有称谓、有特征、可区分、有目的、受局限的微观角度,来观察某一特定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边际,即万物的复杂差异和干变万化。
“无”和“有”,同来自宇宙而名称不同,但又都是深黑色的,如黑色一般抽象、神秘、悠远、深不可测。黑而又黑、深而又深、远而又远、大而又大,这是洞察其他一切具象具体的奥妙的门径。
王弼《道德经注》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玄之又玄也。
可以言说、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