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提问韩非子》由郭志坤、陈雪良编著。 《提问韩非子》讲述了:韩非子是先秦时期*后―位思想大家。他不只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儒、法、道、墨诸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采诸子百家学说之精华,构建起了“法、术、势”―体的中央集权、君主独裁政治体制的框架,为秦帝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高扬君权,是飘扬在韩非子政治理论阵地上空的一面鲜艳夺目的旗帜。他创造了政治学上的“中央”这个新慨念,用以与“四方”相对。 韩非自谓“新圣”,他的同学李斯称其言为“圣人之言”,后世学者也称颂“韩非圣于战国”。可是,就是这样―个超凡脱俗的圣者,*后被幽杀于云阳狱中,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一大悲剧。
精彩内容 一问
凡为人立传,或想知人论世,总得弄清楚“某某,某年某月生,某年某月死”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吧!先生,在讨论其他一些更重要的问题之前,您能告诉我们您较为确切的生卒年月吗?记述您的生平事迹的资料并不是很多,您能告诉我们,哪些是*靠得住的吗?
韩答=对不起,实在不能。你们说的先秦诸子,其中除了一两人有明确的生卒年月记载外,诸子中大多数的生卒年月只能是个约数,甚至时过两千多年,后人还在那里为有些人的生卒年月喋喋不休地争讼不已呢!在我看来,对生卒年月,还是模糊一些的好,只要大致上有个年代的概念,道出其生命存在的背景就可以了。
关于我生平的材料,人们依据的基本上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提供的一些素材。司马迁写《史记》时距我生存的年代只有一百多年,司马迁手中可能有一些现成的文字资料,就算凭的是传闻,也是比较可靠的。《史记》中说,韩王安五年(秦王政十三年,即公元前234年),秦兵大军压境,我受韩王安重托,出使秦国,谋求和解。这是我人生行事中的一个*确定无疑的年份。但是,单有这个年份还是定不了我的生卒年岁。大凡史学家就把我年龄的考证与李斯捆绑在一起,因为《史记》上说我与李斯曾同学于荀子门下,同学而同岁,那是比较靠谱的事。李斯的入秦,在《史记·李斯列传》有明确的记载,当时“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据此,钱穆先生在《先秦诸子系年·李斯韩非考》中得出结论:“韩非与李斯同学于荀卿,其使秦在韩王安五年,翌年见杀,时斯在秦已十五年。若韩李年略相当,则(韩)非寿当在四十岁五十岁之间。”这一寿数往上推,就是我的生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