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老古文化
出版时间:2017.03月
页数:330页+ 390页
繁体,竖排,民间印刷
繁体,竖排,民间印刷
繁体,竖排,民间印刷
重要的事情强调了三遍!!!(以下为实物拍照图)



内容简介
「禅」以佛学做基础,可是并不是佛教,它离开了宗教的形式,脱掉了宗教的外衣,也摆脱了神秘的观念。真正佛学的精华,与中华文化儒家、道家的精华融汇,抉其英、咀其华,去其糟粕,脱颖而出,慧心独运而能风流千古的,便是「禅宗」。
怀师在此《禅学讲座》中,以其深厚学养,娓娓道来,并随听众的反应适时变化,而有天女散花之感。书中的主旋律是导读《指月录》,以了解宝志禅师代表的中国禅与西来的达摩禅合流以後,禅宗发展为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等五宗派的历史中,与中华文化的密切关系。更重要的是,讲述诸禅师的悟道因缘与修证方法,以助学人在了解不同的方法後,在参禅工夫方面,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好好用功。
出版前言 ---周勳男
南师怀瑾先生一生讲述都有时节因缘,开讲「禅学讲座」也不例外。
话说怀师於四川盐亭老人处证得禅宗心法後,并一起往晤近代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留下一段佳话。後来由於时局动荡,怀师只身来台,随缘接引学人。有见於日本二次大战溃败後,全力扶持铃木大拙在欧美各国,宣扬日本禅宗的优胜特色,以复建其国人重新站起的信心。怀师深感禅宗本是中华大地生长、壮大的文化奇葩,源远流长;而日本主要是禅宗的一支,曹洞宗的流派,何况铃木大拙所宣扬的,还未达到禅的核心,却使日文英译的Zen,在欧美大为流行,纷纷往日本习禅。怀师为正视听,在艰困生活下,撰述《禅海蠡测》,於一九五五年出版後,震动国内外,为识者所珍藏。唯此书含涉深广,文字精练,而无法普及一般大众。
到了一九七○年代,美国与起嬉痞之风,几乎吹遍开发中国家。下焉者只求貌似解脱而颓废,今日还常见年轻男女,在牛仔裤上磨破几个洞,即其余风。上焉者是对资本主义的反思,重视自我意识的觉醒,喜爱寒山、拾得的诗歌。而铃木大拙的禅宗着述,也同时大量从英文翻成中文,禅宗一时蔚为风尚。怀师对日本、欧美及坊间所说的禅,往往偏重文学境界的欣赏,或把啓发教育的机锋,当作是诡辩或幽默,深不以为然。而於一九七三年开始,对禅学作了一系列深入浅出的讲述,同时由林中治老师整理记录,以「禅学讲座」之名,依次刊登於《十方月刊》上。现经整理成册,并敦请叶柏梁老师、刘宗民老师一起审订,郭霈玲老师也协助校阅。如仍有疏忽之处,敬请不吝指正。
怀师在此《禅学讲座》中,以其深厚学养,娓娓道来,并随听众的反应适时变化,而有天女散花之感。书中的主旋律,是导读《指月录》,以了解宝志禅师代表的中国禅与西来的达摩禅合流以後,禅宗发展为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等五宗派的历史中,与中华文化的密切关系。更重要的是,讲述诸禅师的悟道因缘与修证方法,以助大家在了解不同的方法後,在参禅工夫方面,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好好用功。
怀师在此讲座中,开门见山说,禅宗融合儒释道的精神,即敦儒学的品性,作道家的功夫,参佛家的理性,究其实主要还是以「了心」为主,并以龚定盦的<发大心文>相勉。而要对禅学有基础的了解,则应从《金刚经》、《维摩诘经》着手,作彻底的研究,而且要懂唯识学,否则在学理上很难透彻。
若要对怀师所弘扬的禅学有更充分的了解,可读怀师所述《金刚经说甚麽》、《花雨满天 维摩说法》、《宗镜录略讲》、《禅海蠡测》、《习禅录影》,以及所编《维摩精舍丛书》。至於《禅话》、《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等,也可一并阅读。
遥思怀师生前喜以临济祖师所吟:「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书赐门人。读者若能参究此偈,并依此终生奉行,则怀师当不会再有「太湖三万六千顷,月在波心说向谁」之叹了。
---周勳男
目 录
第一 学禅当发大心
门前草深三尺
龚定盦的「发大心文」
禅是什麽?
下手处
诗境与禅境
不为帝王擦鼻涕的懒残
附:龚定盦〈发大心文〉
第二 禅的入手方法
莫让「拈花微笑」成了笑话
这两部大经
空辨
好一首禅诗
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的修行
第三 一切现成的本地风光
不动本除
司马迁的疑情
魔王蒙不住虚空
本地风光平常事
第四 修戒定慧的观心法门
志公禅
见地与功夫合一的禅行
神通亦妄念 观心合道德
定慧初修化习气
类似胎儿姿态的静坐姿势
第五 天人合一的静坐
七支坐法的原理和效用
入门须知
无为自律合定慧
第六 不同凡情的禅教育
禅宗的任务──了生死
大慧宗杲禅师生平事略
一、身世
二、出家
三、游学
第七 游手好闲莫问禅
四、过湛堂参禅得到转机
五、与张无尽的因缘
六、令洪觉范刮目相看
第八 烦恼来处明生死
七、书示友人参禅方法
八、在圆悟禅师座下得前後际断
第九 禅学与中华文化
研究禅学的几个重点
禅学与中华文化的密切关系
鸠摩罗什大师的身世
第一流的译经事业
第十 一身还有一身愁
慧远法师与鸠摩罗什论义
佛学三大课题
「一鉢千家饭」的禅境
阿罗汉的有余涅盘
三身意旨一尊佛
严谨求证的小乘禅观
一朵花 千古谜
参话头的本意
第十一 生死与十二因缘
生前死後因缘果
十二因缘略注
天堂地狱之谜
生命轮转的历程
无明的情思
第十二 沉沦对超昇的情与想
把握生死与了生死
白居易的两个故事
昇坠之间情与想
青春发无明 意识藏独影
第十三 三生传奇一首诗
最是难了是我执
阿赖耶识功参造化
业感差别 冷暖自知
灵魂何时投胎?
巫山下的三生传奇
倩女离魂病也奇
夺舍法与颇哇法
第十四 主人公何在
学禅须通唯识
第七识未离开的植物人
唯物之谬
止恶行善 无相布施
谁是主人公?
假死与定
转识成智 不离红尘
人生如俘
莫名其妙的一念动
如筏渡彼岸的紧箍咒
地球上的寄生虫
三界的情、爱、欲
佛智不思议 轮回加速度
文人慧业亦慧障
第十五 禅宗的历史传承
别传 师传 心传
西天廿八祖
佛法的兴衰
禅不离教
理入与行入
达摩的中国之旅
功利主义
第十六 当面错过达摩祖师的梁武帝
帝王头上一痛棒
真功德与第一义
江山易改
凡圣不立的道
禅的入门──面壁之道
第十七 世间最难是心安
二祖生平
宴坐的真谛
换骨奇缘
禅师的教育法
令人惊叹的舍身公案
全部的佛法精神
断臂求道算可以
心印与法器
无心可安的安心法门
第十八 一部楞伽救疑情
堪疑二祖晚年行迹
为法捐躯显真趣
禅宗的忏罪法门
见微知着方学问
李长者的奇遇
楞伽经与禅宗心印
不要死在句下
第十九 明通唯识的禅宗
可爱的老虎
境风吹识浪
圆成实性 不从人得
性之辨
八识凑合上八卦
佛法不是宿命论
三类种性
三层识境
三种心量
看相的故事
第二十 略说〈八识规矩颂〉(一)
五识造业的条件
六识的五种心态
「八识规矩颂」简释
第二十一 略说〈八识规矩颂〉(二)
意识颂一
会让身体硬化的执心
转识成智末一首
妄性本空
老生常谈 人生如幻
今非昔比
放下也放下
要「知」道
防意如城
空也空
不当老顽固
生命永无休止
第二十二 略说〈八识规矩颂〉(三)
意识颂二
禅师的操守
业由心造
意识颂三
醒梦一如
俱生二执的伏与断
第二十三 略说〈八识规矩颂〉(四)
有我?无我?
末那识颂一
末那识颂二
末那识颂三
真善美的本地风光
阿赖耶识颂一
阿赖耶识颂二
阿赖耶识颂三
过了一关还一关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是南怀瑾先生一生的写照,对儒释道都有着独到的阐释。老古文化公司以发扬中华文化为宗旨,以发行南怀瑾先生着作为主,让世人更能了解中华文化的价值。
南怀瑾禅学讲座(下)
商品编号: lk9179
出版社: 老古
作者: 南怀瑾
出版日: 2017/08/01
ISBN13: 9789866059179
商品状态: 一般
精平装: 平装
页数: 390
商品说明:
「禅」以佛学做基础,可是并不是佛教,它离开了宗教的形式,脱掉了宗教的外衣,也摆脱了神秘的观念。真正佛学的精华,与中华文化儒家、道家的精华融汇,抉其英、咀其华,去其糟粕,脱颖而出,慧心独运而能风流千古的,便是「禅宗」。
怀师在此《禅学讲座》中,以其深厚学养,娓娓道来,并随听众的反应适时变化,而有天女散花之感。书中的主旋律是导读《指月录》,以了解宝志禅师代表的中国禅与西来的达摩禅合流以后,禅宗发展为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等五宗派的历史中,与中华文化的密切关系。更重要的是,讲述诸禅师的悟道因缘与修证方法,以助学人在了解不同的方法后,在参禅工夫方面,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好好用功。
目录
第二十四 四禅工夫犹非道
第二十五 五祖弘忍的前世今生
第二十六 儒释道各擅其胜
第二十七 丛林制度的建立与别开生面的禅法
第二十八 为何德山托钵不说话
第二十九 五祖法演禅师的悟道因缘
第三十 略说五宗要旨
第三十一 临济第一祖
第三十二 真照无边知何似
第三十三 无情说法有情听
第三十四 参禅中的是与不是
第三十五 四宾主与五位君臣
第三十六 深拨炉火些子禅
第三十七 野花芒草亡牛踪
第三十八 无佛处作佛
第三十九 一切现成的佛法
第四十 无心是过关不过关
第四十一 禅道会通问吕祖
第四十二 妄想知空即般若
第四十三 万法归一归何处
第四十四 入道的身心转化过程
第四十五 好个野渡无人舟自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