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0)  
亲,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
去购物车结算
其他帐号登录: 注册 登录
产品详情
正版包邮 民间饮食习俗 宣炳善
收藏
|
正版包邮 民间饮食习俗 宣炳善
编号: 6832
价格:
17.00
市场价: 19.8
购买数量:
产品详情
产品评论(0)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民间饮食习俗
作者: 宣炳善 著作
市场价: 19.8元
ISBN号: 9787508714752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1-04-01 版次:3 页数:169
印刷时间:2011-04-01 印次:6 字数:100.00千字
温馨提示:出版时间超过3年的图书,因长时间储存可能会产生纸张缺陷,敬请谅解!


主编推荐
《民间饮食习俗》由*国社会出版社出版。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粘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
*国民俗是炎黄子孙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粘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在民俗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创造、民族的真善美。


目录
第YI章  儒家与民间饮食习俗
儒家“食不厌精”的饮食追求
民间四季饮食养生之道
食疗中的中医精神

第二章  岁时节日中的饮食习俗
端午节与重阳节的饮食习俗
清明节与中秋节的饮食习俗

第三章  不同民族的节日与日常饮食习俗
汉族的饮食习俗
西南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
“羊大为美”的游牧民族饮食习俗

第四章  从四大菜系到八大菜系
四大菜系的地方文化特征
浙徽湘闽菜系百家争鸣

第五章  民间饮酒习俗
酒的地域文化特征
历SHI上饮酒逸事趣谈
酒与人际交往

第六章  民间饮茶习俗
《茶经》的品茶之道与审美精神
地方名茶及其地域风格
从老舍的《茶馆》谈成都茶馆

第七章  地方风味饮食
地方风味小吃
中国地方著名招牌菜

第八章  饮食习俗的演变与生活方式的变化
日常饮食生活中的科学
素食与当代饮食生活方式
合餐制与分餐制
参考资料


精彩内容
  第八章 饮食习俗的演变与生话方式的变化
   日常饮食生活中的科学
   *国人的饮食方式逐渐在从“吃美味”向“吃营养”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就是现代科学力量在传统饮食中的体现。日常饮食生活中的科学在一日两餐制变成一日三餐制中也可以看出来。
   在先秦时期一般的庶民阶层是一日两餐的,以适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生活习惯,这与当时的食源不充足是相适应的。早餐吃得多,因为要应付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称为“大食”;下午三四点再吃一顿,因为就要天黑了,不能再去劳动,所以吃得少些,称为“小食”。山西不少地区在解放后还保持着这种食制。不过,由于地区不一,季节不同,亦有差别。北部居民一向遵循“夏秋日食三餐,冬春日食两餐”的传统食制。


内容简介
《民间饮食习俗/*国民俗文化丛书》编著者宣炳善。
《民间饮食习俗/*国民俗文化丛书》内容提要: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本书是《*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民间饮食习俗》,为您详细介绍了*国各个民族、民间传统的饮食文化习俗,饮茶习俗,及节日节气饮食风俗。


作者简介
宣炳善,文艺民俗学硕士、历史地理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对外汉语系副主任,副教授,民俗学硕士生导师。发表民俗学专业论文二十余篇,主编《对外文化传播学》,主要从事历史民俗学、公民民俗学以及对外文化传播研究。
丛书主编简介:
刘魁立,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哲学博士(俄罗斯),研究员、教授、博导,*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国民俗学会理事长。
张旭,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群众文化》、《文化月刊》主编,现为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3:00
 联系方式
微信:13138640099
电邮:43093713@qq.com
电话:1313864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