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0)  
亲,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
去购物车结算
其他帐号登录: 注册 登录
产品详情
正版包邮 胜鬘经讲记 释印顺 中华书局
收藏
|
正版包邮 胜鬘经讲记 释印顺 中华书局
编号: 7589
价格:
15.00
市场价: 15.0
购买数量:
产品详情
产品评论(0)
作  者:释印顺
定  价:15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1-04-01
页  数:183
装  帧:平装
ISBN:9787101078596

目录
悬论


一 叙大意


二 释经题


三 明传译


四 论顿渐


正释


甲一 序分


乙一 证信序


乙二 发起序


丙一 外缘发起


丁一 论女德共商接引


丁二 遣信使发其道意


丙二 内因感悟


丁一 奉书欢喜


丁二 感佛致敬


甲二 正宗分


乙一 菩萨广大因行


丙一 归信


丁一 赞佛德


丁二 求摄受


......

内容简介

《胜鬘经讲记》系统、全面的介绍了印顺法师的佛学研究成果和思想,受到学术界、佛教界和广泛欢迎。

释印顺

释印顺(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以学问精深享誉佛教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赴台.湾,创建了多所著名佛学院。
印顺法师博通三藏,造诣精深,一生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撰写、编纂作品四十余种,计八百万言,陆续结集为《妙云集》(24册)、《华雨集》(5册)等,其学术水准备受海内外佛教界、学术界推崇。1973年,日本大正大学因印顺法师《中国禅宗史》一书的创见而特别授予他文学博士学位。由于他在介绍和弘扬印度佛学方面的杰出成就,被誉为“玄奘以来第一人”。

精彩内容

   缚是生死系缚,脱是涅盘解脱,这都依如来藏而成立。假“若无如来藏”,众生即“不得厌苦”,不得“乐求涅盘”。要解脱生死,必先知苦可厌。乐即愿欲,知三界生死苦可厌,这才希求安乐自在的涅盘。不知厌生死,即不会乐求涅盘。众生在生死苦中求快乐,而有漏乐实是行苦而不能知。知厌苦而不有效,即不能有效地乐求涅盘。厌苦心、乐求涅盘的心,这种动机的发生不是没有原因的,这都依如来藏而有的。“何以”没有如来藏,即不知厌苦、不求涅盘?因为,“于此六识及心法智,此七法”都是“刹那不住”的。生死流转法,是蕴、处、界,依唯识说,即一切以心识为本。众生的有漏识有七:即眼耳鼻舌身意识——六识及心法智。心法智,地论师解说为第七识;嘉祥说是六识的相应心所;唐译作“所知”境。然依《楞伽经》义,即第七末那识,如说:“其余诸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七识不流转,不受苦乐,非涅盘因。”末那,译为意,真谛三藏每译为心。本经的心法智,实即第七末那的异名。心法智的智,约凡夫的颠倒智说(《智论》有“心想智力”句),妄想执着,不是真智慧。此七法,是刹那不住的,即念念生灭的。如前前非后后,一切是刹那灭的,那么众生起善造恶,如何能保持善恶业因,而成为生起未来生死苦的因呢?所以,没有如来藏,即“不种众苦”,种下的苦种,即是招感三界生死的业;由善业感人天善果,由恶业感三恶趣果。今七识都是生灭不住的,这些善不善的业种,种在什么处所呢?谁能保持它不失?生灭易脱的七识,不能受熏。本经说如来藏是常住的,是依是持是建立;善恶等熏习依于如来藏,善恶业不失而能感三界生死果。生死流转,由此而能建立。如没有三界生死苦,也即“不得厌苦”,不会“乐求涅盘”。而且,在生死苦痛中,众生都直觉得必有究竟安乐的依处。众生虽不能实证得此究盘安乐,但能信能求。换句话说,所感受的愈苦痛,愈觉得有此安乐处。否则,即陷于绝望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3:00
 联系方式
微信:13138640099
电邮:43093713@qq.com
电话:1313864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