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琉璃慧光·药师经讲记》为易菁先生对《药师经》的讲记,逐句消文纳义,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下现实有独到阐发,十二讲内容将全经妙义尽释无遗,可令读者契入药师如来的因行果德,圆满现实人生的种种愿求,乃至未来究竟证悟菩提。药师琉璃光如来为东方琉璃世界的主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药师经》)即在阐明药师琉璃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所发的十二大愿,果地成佛时所成就的国土庄严,以及种种利益成熟众生的殊胜功德和慈悲愿力。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重在临终接引众生往生不同,药师佛的愿力重在满足众生现实人生的种种愿望,诸如福寿康乐、事业名望顺遂,国土安宁等。
精彩内容
今天是正月初五,大家还沉浸在节日气氛当中,值此生发之机,我们开讲《药师经》。今年是已丑年,是霹雳火的第二年,我们以讲《药师经》的因缘,共同祈祷世界和平,人类昌盛,化解纷争,远离瘟疫!
人生在世,大患莫过生死。诸佛出世,都以此大事因缘而论,都是为了脱众生的生死,来世间应化、教化众生的。释迦牟尼佛以广大慈悲愿力,为普摄天下苍生,开启东方药师、西方弥陀二法门,以救度一切苦厄。
两千多年以来,从释迦牟尼佛应世,到其弟子以及后世无数的高僧大德,身体力行、微言大义,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经典立论。佛教传人中国以后,又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将道德人格彰显于世,使佛法千百年来得以弘扬而不坠,这是佛教能够流传到今天的原因。
然而,佛教走进近现代,虽然其教义经典不失,但于身教言行上,渐渐失去了其伟大、雄壮的气魄和超然度生的精神。内在精神的枯竭,便使外在能够彰显的德性几乎看不到了。这便失去了佛教的自主性和根本,把佛法自利利他的根本精神,变成了对外在的依赖,心外求法,这是现在修行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偏见,认为只管念佛就行,不用去修身、修心,这样便可以避开广大愿行,而将一切责任推付给阿弥陀佛。这是与实修脱节的。这些年来,由于不解净土真义,一些修行者不修心,不厌死,甚至于求死,而把求生者在修行队伍中看作不齿。佛教至此,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其本有的精神,成为了消极颓废、只求一死而往生的法门,失去了其匡扶正义、利乐有情、潇洒活泼、禅风道骨充满无限生机的内涵。
这种状况,就如同一个半身不遂的人,不能够自立,非要依赖其他的物体方能站立。虽然佛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