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0)  
亲,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
去购物车结算
其他帐号登录: 注册 登录
产品详情
正版包邮 金刚经解疑六讲
收藏
|
正版包邮 金刚经解疑六讲
编号: 7613
价格:
25.00
市场价: 28.0
购买数量:
产品详情
产品评论(0)
作  者:顾伟康
定  价:28
出 版 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页  数:170
装  帧:平装
ISBN:9787532557974

目录


第一讲 《金刚经》之源头及渊源


第二讲 《金刚经》的中文译本


第一节 帝王护法——《金刚经》六译之传奇


一、前秦苻坚、后秦姚兴之于罗什译本


二、元魏宣武帝之于流支译本


三、陈粱安太守王方奢之于真谛译本


四、隋文帝、炀帝之于笈多译本


五、唐太宗之于玄奘译本


六、则天帝之于义净译本


第二节 《金刚经》到底被翻译了几次?


一、传统的“六译”说


二、菩提流支到底翻译了几次《金刚经》?


三、笈多是否重新修改过自己翻译的《金刚经》?


四、玄奘二译《金刚经》


五、可有八卷本的《金刚经》?


第三节 为何鸠摩罗什译本流传*广?


一、宗教立场的解释


二、翻译境界的解释


三、版本不同的解释


......

内容简介

《金刚经解疑六讲》以大量的**手文献资料,对《金刚经》来华的源流、中文译本的真伪、科分的优劣及倡导者的真伪、“偈颂”“两周说”的内涵、众多注疏的疑点、论注的历史沿革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辨识、考订乃至判定。

精彩内容

   这其中的原因,笔者缺乏有力的证据,只能作些猜测。
   猜测之一,“三圣相传”故事的成型较晚。弟弟的“天亲论”译于元魏,而哥哥的“无著论”要整整一百年之后的隋代才译出,所以,“三圣相传”的故事及“二论”的权*性,*早也是唐代才能形成。对唐代的僧人们来说,同时期译出的“无著论”,相对的研读者就比较多,因此,以“七义”科判《金刚经》的就比较多;而对“二论”都加以注意,并且对“二十七疑”感兴趣的,就只有宗密一个了。到了明清,随着以弥勒偈释《金刚经》成为风气,“二十七疑”才引起众人的注意。
   猜测之二,宗密**个整理出“二十七疑”,却没人呼应,可能同宗密的宗教立场有关。
   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宗密是个“反潮流”的人物。按照禅宗的谱系,他是菏泽宗的人,当时正是中国禅宗大发展的时代,也是禅门各派争权夺利、占山为王的时代——从开元、天宝年间的“顿渐门下相见如仇雠,南北宗中相敌为楚汉”,“南能北秀,水火之嫌;菏泽洪州,参商之隙”,到元和、太和年间宗密写《禅源诸诠集都序》的时候,禅宗的门派已经多达一百多家,而且“诸宗门下通少局多,故数十年来师法益坏。以承禀为户牖,各自开张。以经论为干戈,互相攻击”。“圭峰大师,久而叹日:吾丁此时,不可以默矣”!身为菏泽后裔,宗密并没有囿于宗派的成见,拍案而起,欲挽狂澜于既倒。他严厉地批评时事“暨乎法久成弊,错谬者多,故经论学人疑谤亦众。原夫佛说顿教渐教,禅开顿门渐门,二教二门各相符契。今讲者偏彰渐义,禅者偏播顿宗,禅讲相逢,胡越之隔”。特别批评以“教外别传”自诩的禅家“不知修证正是禅门之本事。闻说即心即佛,便推属胸襟之禅,不知心佛正是经论之本意”。
......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3:00
 联系方式
微信:13138640099
电邮:43093713@qq.com
电话:1313864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