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佛教精讲-(全八册)佛典精解全八册 圆觉经+佛说四十二章经+宝积经+金刚经+佛教遗经+佛说无量寿经+心经+佛说八大人觉经
原价:168元
作者:觉醒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802549180
字数:
页码:全八册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目录
《<圆觉经>讲记》
序
自序
概说
经题与译者
经文略释
文殊师利菩萨
第二 普贤菩萨
第三 普眼菩萨
第四 金刚藏菩萨
第五 弥勒菩萨
第六 清净慧菩萨
第七 威德自在菩萨
第八 辨音菩萨
第九 清净业障菩萨
第十 普觉菩萨
第十一 圆觉菩萨
第十二 贤善首菩萨
附录《: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序
自序
前言
经题释义
译者简介
经序
经文略释
序分
章 出家证果
第二章 断欲绝求
第三章 割爱去贪
第四章 善恶并明
第五章 转重令轻
第六章 忍恶无嗔
第七章 恶还本身
第八章 尘唾自污
第九章 返本会道
第十章 喜施获福
第十一章 施饭转胜
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
……
《<佛贵教经>讲记》
《<金刚经>讲记》
《<宝积经>讲记》
《<佛说无量寿经·四十八愿>讲记》
《<心经>讲记》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文摘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如果诸位菩萨,先以圆满觉悟智慧,圆融和合一切事物,然后认识到诸事物的自性和外在表相,都不离圆满觉悟自性。这种菩萨的修习方法,被称为圆满修习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菩萨二十五轮,围绕着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三法的不同组合,确立了二十五种不同的修学路径。那么,面对这二十五条道路,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佛说: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惟,求哀忏悔,经三七日,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二十五轮涵盖了菩萨修行的一切方法,一切菩萨修行离不开这二十五种方法。如果诸位菩萨和末世众生,依靠这种清净定轮,正当地修持的清净梵行,作寂静的思惟,发悲哀怜悯之心,经常进行忏悔,在道场中经过二十一日的清虑思惟,将二十五种清净定轮的名称与内容,写在布条或者纸上,发起的心愿求哀忏悔,然后随手抽取,根据抽取的纸团或布条来确定自己应该选择哪种方法,无论是顿悟还是渐修都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深信不疑,稍有疑虑和懊悔,都不能最终成就。
第九净诸业障菩萨
于是,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一切如来因地行相,令诸大众得未曾有。睹见调御,历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犹如一念,我等菩萨深自庆慰。世尊,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唯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令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净诸业障菩萨说:“大慈大悲的世尊!您为我们广泛地解说了许多不可思议的道理和如来因地修行的情况,让诸位菩萨和大众得到了从未有过的知识和感受,看见了您在刹那间为我们展现的历经恒河沙粒数一样多的时间内的修行功德,说明了勤修苦练的境界和一切功用,只是刹那之间的一个念头而已。我们诸位菩萨和大众,深深地感到欣慰和幸运。世尊!如果这个觉悟心本来自性清净,那么,它是因为什么而受到污染的呢?又因为什么而使众生感到迷惑苦闷而不得深入呢?惟愿世尊您再次广泛地为我们开示,使我们真正能够领悟到佛法的精髓,使我们与会的菩萨以及末世众生,在未来的修行中,不受迷惑,能看清楚其中精要”。
净诸业障菩萨提出的疑问是:“如果这个觉悟心本来自性清净,那么,它是因为什么而染污的?又是因为什么使得众生感到迷惑苦闷而不得深入呢”?
……

内容提要
《<圆觉经>讲记》:
《圆觉经》,全称叫《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是说本经的属性非常殊胜。至极无外称为『大』,理正无偏称为『方』,理包无限称为『广』。《圆觉经》立足于圆满觉性,讲述一乘实相之理,具备『大』、『方』、『广』三种属性,因而在经名前冠以『大方广』以显示出该经的殊胜地位。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佛说四十二章经》,简称《四十二章经》,与《八大人觉经》、《佛遗教经》并称为『佛遗教三经』。本经是佛教传入中国后译出的部经典,收录在《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由东汉时期天竺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共同翻译。据《高僧传·竺法兰传》记载,竺法兰和摄摩腾于东汉永平十年(67)一起来到洛阳,得到汉明帝的支持,译出了《十地断结经》、《佛本生经》、《法海藏经》《僧本行经》、《佛说四十二章经》等五部经典。由于战乱频仍,朝代更替,其余经典早已失传,唯有《佛说四十二章经》至今尚存。
《<佛遗教经>讲记》:
《佛遗教经》,全称《佛垂涅槃略说教诫经》、《佛垂涅槃教诫经》、《佛临涅槃略诫经》,共一卷,由姚秦时期著名翻译家鸠摩罗什大师翻译。《佛遗教经》是传入中国最早的佛教经典之一,与《四十二章经》和《八大人觉经》并称为『佛遗教三经』。本经是佛陀将要进入涅槃之前,为了让比丘弟子能够在自己涅槃之后,如法修持,早求出离,以便将来能够承担起弘扬佛法的重任,将佛陀教法发扬光大,而对弟子所作的最后教诫。佛陀希望弟子们能如法如律地勤修戒、定、慧,而得解脱生死烦恼之苦,最终得涅槃之乐。由于本经是佛陀住世时的最后言教,专为比丘弟子讲说,因而称之为《佛遗教经》。
《<金刚经>讲记》: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在中国佛教界尤其流行,三论亲、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对其都有大量注疏。此经在禅宗更享有与《六祖法宝坛经》同等重要的地位。
《<宝积经>讲记》: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