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0)  
亲,您的购物车空空的哟~
去购物车结算
其他账号登录: 注册 登录
产品详情
正版包邮 先秦诸子文献的形成 中华书局
收藏
|
正版包邮 先秦诸子文献的形成 中华书局
编号: 7815
价格:
58.00
市场价: 78.0
购买数量:
产品详情
产品评论(0)
作  者:刘全志 著
定  价:78
出 版 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6-09-01
页  数:241
装  帧:平装
ISBN:9787101118391

内容简介

从春秋末期至秦国统一前,这一阶段的文化活动主体显然是以先秦诸子为代表的士人阶层。诸子各家观点不同,学派理念有别,但他们所从事文化活动都以一定的知识、观念为基础,即通过对某类知识、观念的衍生,进而提升出学派的立身准则和价值追求,而诸子文献则是这一文化活动的文本化成果。本书力求通过挖掘知识、观念衍生序列背后的文化制度,来展现出先秦诸子著述的基本轨迹。本书所谓的知识、观念、制度均是取其广义:知识是指一个时代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类自身的看法和认识;而观念则是知识的综合和系统化。一定的知识、观念通过某种文化制度、运行途径,又衍生出新的知识、观念,进而形成了多种类别的文献体系。与此同时,这一文献体系也会反过来促使新的知识、观念、文献文本的衍生和发展。所谓的文化制度,包括各种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各种习惯、风俗、传统等,即它不但指朝廷的纲常政制、刑法律典,而且指民间的家规族法、习俗惯例,乃至百姓日用而不知的风俗习惯。结合这些知识、观念、文化制度的定义,本书把先秦诸子所面对的知识、观念分为礼乐教化、道家谋略、实用技艺、政治综合等四个类别,力求通过这些知识、观念背后的各种文化制度,来呈现先秦诸子著述的基本过程。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先秦诸子文献形成的基础


第一节政治的需求与士人的不同定位


一、战国社会的特征与分期


二、战国士人的活动空间


三、战国土人人生追求的层级


第二节教育形态的更新与知识的传承


一、两种教育形态的区分


二、单独教育的特点与功能


三、学团教育的特点与功能


四、两种教育形式与文献


第三节知识体系的新变与语言文字的转关


一、古典知识体系的危机


二、新知识体系的建构


三、新“雅言”的形成


第二章礼乐知识与儒家文献的形成


第一节礼乐关系的转变与儒家的阐释


一、礼与乐关系的反转


二、司徒的职守与儒家的关系


三、礼、乐知识与儒家的选择


......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3:00
 联系方式
微信:13138640099
电邮:43093713@qq.com
电话:1313864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