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韩非子》是一部古书,对于现代的一般读者来说,必须依靠注释才能读懂它,《韩非子》除了在第二节介绍了一些善本,还特地写了第四节 。以便读者更好地利用现代流行的各种注本。
由于《韩非子》是一部子书,其内容主要是宣扬作者的观点和主张,而韩非的思想又是十分丰富的,《韩非子》在第二节介绍了书中各篇的大致内容以及该书的性质后,又写了第三节,以便读者能在总体把握韩非思想的基础上更好地阅读《韩非子》选注的代表作。
精彩内容
说难,就是进说的困难。文章专门论述了向君主进说的困难,并详尽地分析了进说成败的原因,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进说方法。
韩非首先指出,进说的困难,不在其他,而在于迎合君主的心理,即“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如果不合君主胃口,那么进说者不仅会被君主“弃远”,而且还会有生命危险。他详细地分析了招致“身危”的各种进说,这是他从反面对进说中的失败教训所作的总结。
接着,他从正面阐述了进说的各种具体方法。其中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说者“知饰所说之所矜而灭其所耻”,以博取君主的欢心。等到“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引争而不罪”的时候,就可以“极骋智辩”,“明割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取得进说的成功。韩非再三强调:为了达到进说的成功,“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在获得君主的信任之前,尽可卑躬屈膝,尽可使用种种诡诈的手段来迎合君主的心理。这种进说之术,其目的虽然是想“听用而振世”,与《孤愤》篇中“重人”的“谲主便私”、《奸劫弑臣》篇中“奸臣”的“欺主成私”截然不同。但无论如何,韩非这里所鼓吹的进身之术,尽管反映了当时法术之士的积极进取精神,但也反映出他们的卑鄙幸进作风,与《孤愤》篇中所批判的“重人”“即主心,同乎好恶”以及《奸劫弑臣》篇中所批判的“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的奸臣之道相差无几。从本质上来看,当时的法术之士作为统治阶层的一部分,与当时的“雷人”“辑臣”是右相似的一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