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原本是“讲座”,所以《战国策》·沟通策》依然保持原有的口语体,但愿这能让读者有一种亲切感,我希望与读者之间仍然保持讲座时的那种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另外,为了让读者看得清晰些,原本讲座中隐性贯穿的“提示”、“故事”和“辨析”三大块,现在书中每一块都加上了标题。还有,为了让读者能够了解故事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方便读者的对照,书中增加了故事的出典《战国策》原文。
精彩内容
据粗略统计,在战国文献中以“士”为中心组成的称谓和专用名词就有百余种。这不仅说明士阶层人数众多,而且构成复杂,士的行迹遍及社会各个角落;也说明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人员的上下对流量比较大,他们在各项社会活动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这些“士”究竟在各项社会活动中占有怎样重要的地位呢?
“士”的地位
战国是一个争战频繁的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全都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矛盾重重。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人的智能和才干才有机会发挥出来,才有可能受到国家和社会的特殊重视。
当时,人们对“士”的智慧和口才所转化的巨大力量已经有了充分认识。一些有眼光的君主和权贵,他们不以权势骄人,而是主动或自觉地与士人交朋友,拜士人为师,待以上宾,争士、养士、用士已成了当时的一种潮流和时尚。
比如孟尝君认识到士在贵族的政治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大兴土木,高筑馆舍,诚招天下士人。凡是士人来投奔,没有不被收留的,而且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因此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于他。据说孟尝君是战国时养士最多的一个了,他的门客*多时达到了3099人,相当于我们现在一个中型企业,一个团的兵力啊!
在《战国策?燕策》里就记载了燕昭王礼贤下士的生动故事。
燕昭王一登上王位,就向一名叫郭隗的人请教招聘人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