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韩非子》中的文章说理透彻,思想敏锐,层次分明,辨锋犀利。对于人性中自私的一面,一切从利害出发,且看法深刻。特别是对宫廷、官场的丑恶,更是剖析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韩非子》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学典籍,其中的寓言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生活,不仅寓意深刻、说理贴切,而且构思精巧、形象生动,具有警策世人的效果。其中的“守株待兔”、“郢书燕说”、“ 画鬼*易”、“老马识途”、“滥竽充数”、“自相矛盾”、“买椟还珠 ”等等广为流传,至今仍常常被人徵引,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学校没教过的管理学(韩非子)》配合《韩非子》文意,选取古今中外历史事件相互应证,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学校没教过的管理学(韩非子)》由凌永放所著。
精彩内容
译文
我斗胆进言:过去齐国南面打败楚军,东面攻破宋国,西面迫使秦国顺服,北面击败燕国,居中役使着韩、魏两国,土地广阔而兵力强大,战则胜,攻则取,号令天下。齐国的济水和黄河,足以用来当做险阻;长城和巨防,足以用来当做要塞。
齐国是打了五次胜仗的国家,后来仅因一次战斗失利就濒于灭亡。由此看来,战争是关系到大国存亡的大事。况且我听说过这样的话:“斩草要除根,不和祸害为邻,祸害就不会存在。”秦军和楚军作战,大败楚军,袭击了郢都,占领了洞庭、五湖、江南一带,楚国君臣逃走,向东窜伏于陈城。当此之时,用兵追击楚军,就可占领整个楚国;既可占领楚国,楚民就足以归我所有,楚地就足以归我所用,向东面可进而削弱齐、燕两国,向中原则可侵凌韩、赵、魏三国。真能如此,那就是一举而成就了霸王之名,可使四邻诸侯都前来朝拜。但是谋臣不这样做,却带领军队撤退,重新与楚国讲和,使楚人得以收复失地,聚集起逃散的百姓,重立社稷坛,设置宗庙,让他们率领各国向西来和秦国作对,这是秦国**次失去称霸天下的机会。此后,合纵六国又紧密配合,驻军华阳之下,大王下诏击败了他们,兵临大梁城下。只要包围大梁数十天,就可攻克大梁;攻克大梁,就可占领魏国;占领魏国,楚、赵联合的意图就无法实现;楚、赵联合意图无法实现,赵国就危险了;赵国危险,楚国就会在策略上犹豫不决。则大王向东面可以削弱齐、燕,在中原可以侵凌韩、赵、魏。真能如此,那就是一举而成就了霸王之名,可使四邻诸侯都前来朝拜。但是谋臣不这样做,却带领军队撤退,重新与魏国讲和,使魏入得以收复失地,聚集起逃散的百姓,重立社稷坛,设置宗庙,让他们率领各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