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荀子的弟子。其学说主张以法治国、富国强兵,建立一个君主集中制的中央政权,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反对因循守旧,主张锐意改革。法家学说为*国**个封建君主制国家秦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书辑录了《韩非子》的精彩篇章,全书通过点题、阅读提示、原文、注释、译文、眉批几部分,以及精美的手绘插图,经典再现了《韩非子》的精神风貌和思想精华,对于读者了解先秦法家学说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精彩内容 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虚静无事,以暗见疵。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知其言以往,勿变勿更,以参合阅焉。官有一人,勿令通言,则万物皆尽。函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保吾所以往而稽同之,谨执其柄而固握之。绝其望。破其意?毋使人欲之。不谨其闭。不固其门,虎乃将存。不慎其事。不掩其情,贼乃将生。弑其主。代其所,人莫不与,故谓之虎。。处其主之侧,为奸臣,闻其主之忒,故谓之贼。散其党,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国乃无虎。大不可量,深不可测,同合刑名。。审验法式,擅为者诛。国乃无贼。是故人主有五壅。:臣闭其主日壅。臣制财利日壅,臣擅行令日壅,臣得行义日壅,臣得树人日壅。臣闭其主。则主失位;臣制财利。则主失德;臣擅行令,则主失制;臣得行义。则主失明;臣得树人,则主失党。。此人主之所以独擅。也,非人臣之所以得操也。
君主治国之术在于使臣子不可见,他治国方法的运用在于使臣子无法知晓。君主保持虚静无为的态度,用隐蔽的方法察看群臣的过失。看见了又好像没有看见,听到了又好像没有听到,知道了又好像不知道。知道臣子的言论以后,不加变更,用验证的方法来观察他们是否言行一致。每个官职只用一人担任,不要使他们彼此通气,那么一切事物的真情就会完全显露出来。君王要严密地掩盖自己的行踪,隐藏起自己的念头,让臣子无法探测;不把自己的智慧表现出来,不把自己的才能表现出来,让臣子没有办法揣测。隐藏君王自己的意图而考核臣子是否和自己一致,谨慎地握住自己的权柄而牢固地掌握它。断绝臣子对权力的向往,破除臣子对权力的企图,不要让人产生夺位的幻想。不谨慎地杜绝欲念,不坚固道义的大门,那些像虎一样篡权的奸臣就会出现,如果不慎重地办事,不掩盖真情,叛贼就会产生。奸臣叛贼杀害自己的君王,取代君主的位置